漯河市精神病医院

院内新闻

漯河市精神病医院科普:父母应对青春期孩子的科学指南

    一、破除认知误区,理解成长本质
     别把青春期当成“麻烦期”!孩子突然不听话、爱锁门、总玩手机,很多家长要么气得发火,要么越管孩子越反抗。其实从科学角度看,10到20岁的青春期,是孩子大脑在“升级系统”:管理智的部分还没发育好,管情绪的部分却特别活跃,所以他们经常情绪失控,自己也说不清楚原因。
    误区1:顶嘴就是故意作对
     其实孩子是想通过反抗来探索自己的边界,就像小时候摔东西探索世界一样,这是他们认识“我是谁”的必经阶段。
误区2:不说话就是有秘密
     青春期孩子大脑里的“社交恐惧开关”被打开了,他们不是不爱父母,只是需要自己待着,就像电脑更新系统时需要缓冲一样。
误区3:成绩下降就是不努力
     青春期激素变化、朋友关系、对未来的迷茫,都会让孩子怀疑“学习有什么用”,不是因为偷懒。
    二、黄金沟通法则:从「教育者」到「翻译官」的角色转型
    1. 破解孩子不说话的秘密
     少追问,多观察:孩子摔门别马上质问,看看桌上有没有撕碎的纸(可能学习压力大),或者听他反复播放的歌(也许和感情有关)。
    用手机消息沟通:不好意思当面说,可以发微信:“看你今天不太开心,想聊就找我,不想聊咱就去吃火锅!”
    2. 把命令换成商量
     别直接喊“关手机”,试试说:“10分钟后我们一起把手机放起来充电,你觉得行吗?”让孩子自己做选择。
     别质问“怎么又考砸了”,换成“这次没考好你也很难过吧?我们一起看看哪里最容易出错?”先理解孩子,再解决问题。
     别禁止孩子交朋友,试着说:“听说你和他玩得很开心,但他总逃课,我们聊聊怎么保护好自己?”先接受孩子的感受,再聊风险。
    3. 给孩子自由,也立规矩
      一起定“家庭规则”:和孩子商量手机使用时间、周末安排,家长保证不偷看聊天记录,孩子保证按时回家,用平等约定代替单方面管孩子。
     允许孩子犯错:比如孩子非要穿破洞裤出门,提醒“今天冷,加条秋裤”就行。让他自己体验一点小后果,比唠叨更管用。
    三、识别心理红灯:当青春期风暴演变为危机信号
     如果孩子出现这些情况,可能需要看心理医生,不只是“叛逆”:
     连续2周以上心情不好,对什么都没兴趣,甚至说“活着没意思”;
     突然吃很多或不吃东西,体重变化很大,还特别在意身材;
     经常逃课、沉迷网络,或者交爱抽烟、打架的朋友;
     伤害自己(掐自己、划伤皮肤),对危险的事满不在乎。
    以下方面帮助孩子:
     心理辅导:通过讲故事、玩沙盘游戏,帮孩子把心里的烦恼说出来;
     改善家庭关系:教家长学会退后一步,多听孩子说话,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;
     规划未来:孩子觉得学习没意义时,带他参加实践活动,找到兴趣和目标。
     青春期孩子的内心,像正在经历地壳运动的岛屿,表面波涛汹涌,深处却在悄悄形成更坚固的岩层。家长不必做到十全十美,只要像灯塔一样,——当孩子迷路时,回头永远有光。每一次耐心倾听、每一次温暖的拥抱,都会在孩子心里种下成长的种子,等他长大,这些种子会长成守护他的大树。 (王冠丽  董月玲)      
  • 首页
  • 医院概况
  • 医院动态
  • 专家团队
  • 特色疗法
  • 人才招聘
  • 尖端设备
  • 联系我们